德望學校STEAM教學 科學藝術並重培養興趣

親子

發布時間: 2017/08/11 17:15
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51

分享:

分享:

中二的黃希婷因設計摩天輪而對數理改觀,她親自銲合電路,並切割椅子。(黃建輝攝)

包含科學(Science)、科技(Technology)、工程(Engineering)及數學(Mathematics),簡稱 STEM 教育正成為大趨勢;但到底如何令女孩子也能產生熱忱?德望學校嘗試加入藝術(Art)和設計元素,德望學校去年集合各科組老師共同策劃 STEAM 活動,先在德望學校中一試行,並在中二進一步在科學增潤課程及專題研習科滲入相關元素。

學校暑假前舉辦了一天 STEAM 展示日,在禮堂設多個攤位,在場由中一生以導師身份主持攤位遊戲,指導參加者體驗 STEAM 教育趣味。當中不少學生反映因 STEAM 着重動手探索,慢慢不再怕數學和科學。

任教物理的曾世光老師強調針對女生學習科學,一定要由簡單及具體入手。

我們希望學生感到科技不是紙上談兵,而是可以創造對生活有用的東西,透過親自設計作品,由淺入深,讓學生一步步掌握,同學會感到科學跟她們不是有很遠距離,而是活學活用。

展示日設有專題研習展區,不少作品加入了 STEAM 元素。(黃建輝攝)

簡單入手

STEM 本來不包括藝術,但曾老師解釋當加入設計和藝術會令硬繃繃的科技和科學,更吸引女孩子學習。現場學生用一張正方形紙張摺出一架小風車,即場用儀器測試其風速及可輸出的能量。他謂風車是模擬風力發電,摺時要考慮扇葉角度。

例如不同風車可以加入學生個性,最後通過互相欣賞觀摩,令她們想把作品修改和優化,以達至美感和實用兼備。

風車設計涉及數學量度和物理,學生要自己放在風扇上吹,以搜集其輸出的能量數據,並推敲要如何改良。(黃建輝攝)

現時學校在中一課堂每周有兩節 STEAM 堂課程,着重培養興趣,並不會灌輸太多理論。

任教的關樂生老師解釋,曾教授學生用簡單物料造 Rubber Band Car ,容讓她們自由選擇輪子,紮作時要思考竹與竹之間的距離如何決定彈程長短,當中涉及數學、工程等。

設計rubber band car 是中一課程之一,車子用樽蓋、竹籤和橡筋札作,同學把作品放在跑道上試彈。(黃建輝攝)

始終「STEAM」是嶄新教育方向,故該校老師4月曾遠赴澳洲取經,探討當地學校如何運作 STEAM 教育。

他們謂當地的優勢是校園空間大,課堂時間表較有彈性,可供學生長達一星期去拼砌一個大規格的作品。政府也配合推動,讓學生可跟高端科創企業交流,以啟發學生想像未來世界,可能需要怎樣的設計。

我們參觀的學校,想學生設計新一代的飛機座椅,便情商了飛機公司讓她們考察,不同機構也會介入 STEAM 教育,這也是我們未來設計課程的大方向,希望可以朝向與現實世界需要掛勾,令學生感到真實。

關 Sir 補充,新學年會繼續把 STEAM 教育施行到專題研習,包括讓學生研究及製作針對不同人士需要的飛機艙、餐飲和椅子設計。

教室內有這「熱島效應」的模型區,可以見到不少互動裝置。(由受訪者提供)

透視個性

該校中二同學去年是在科學增潤課程中體會 STEAM 教育,展示日當天展出了中二應用電路知識設計的個人化作品。其中怕學數學的黃希婷,便因設計摩天輪而對科學改觀,其摩天輪有可愛座椅,運作上是模擬真實的摩天輪。

希婷強調STEAM對自己有很深影響。

我親自搜尋材料並上網研究,想不到是造完摩天輪後,發現數學原來不太難,也很有趣,並開始喜歡科學。下學期我放多了時間去理解數學。

同是中二的朱蕾心則設計了一具鞋盒機械龍,其作品有靈活的關節,能流暢表達複雜的動作,小妮子笑謂只是用一個小摩打去推動機械人。

我喜歡研究動感的模型,便上網找靈感,拼砌龍共用了 8 小時製作。

中二朱蕾心設計的機械龍,龍身用小摩打推動,關節呈現流暢動作。(黃建輝攝)

【延伸閱讀】新加坡數學法善用圖像 令幼兒不怕推理 

【延伸閱讀】天虹小學STEM教學 學生自製環保電能車監測污染

【延伸閱讀】軟件工程師港媽創業推STEM 讓女生不抗拒科技

撰文 : 胡麗珊 TOPick 記者